人潮就是錢潮,但你有迎財神的路嗎?

 


對於城市來說,道路就好像人體體內的血管一樣,道路裡的交通工具就像是在血管中流動的血液。大的幹道就像主動脈,經過每一區就分化成各個次幹道,就像一條條小血管;而微血管,就是行人的行走空間,像是人行道或是騎樓,對開車的你而言,那是行車風景的一部分;對小店面而言,那就是迎財神唯一的路,唯有血管暢通,才不會中風,能讓養份充滿每一個角落。

 

         許多人都會覺得,室內使用坪數愈多愈好,所以往往都會將空間外推,直接佔據騎樓,這樣就感覺室內變大了,好像是賺到了一樣,或許對於一般住家使用而言好像還說得過去,有些鄰居雖然會有些聲音,但也不會特別在意。

 

         但如果是做爲店面,那就是很不利的條件,因為行人不容易行走、不容易停靠,當然也就不容易消費,久而久之,這種行走不順暢的感覺,會烙印在消費者心中,在潛意識裡影響每一位消費者前來消費的意願,畢竟,來逛街買東西就是要開心的,如果來逛街的人覺得逛起來不順、動線不好或是不好停車,逛個一次兩次都覺得不喜歡,之後就不會想要再來,時間一久店家的生意就會很難做。

 

店家佔用騎樓反而影響消費者動線

         所以在投資店面時,我們可以觀察整條路上行人的行徑空間是否通暢,如果同一排店面有很多騎樓都已經被違建外推、有長期佔用的情形,導致動線不通。那麼除非在店家外面另外有人行道,不然來到這裡的消費者只會覺得走起路來很卡、很不好逛,長期而言對於店面的實際使用與收益都不好,畢竟店面要依靠商圈而生,整個商圈若血流不通、財神來不了,生意自然愈來愈差。

 

        但台灣的商圈組成比較複雜,商圈即使有成立委員會,往往也不具備什麼強制力,對於整體環境的維護往往都沒有共識,常常大家各自為政,所以老舊商圈只要一個不小心稍微出狀況,那麼整個商圈很快就會沒落。

 

         這個狀況有可能是租金炒太高,也有可能是不好停車或是停車位不夠,或是不方便行走和公廁數量太少,就算只是幾個小問題,只要讓消費者覺得不方便、不喜歡,那就會大大的影響了消費者來商圈逛街的意願。

 

不論是租金炒太高還是廁所少、沒車位,都可以成為壓垮商圈的最後一根稻草

         時間一久,沒人想來逛、人流減少了,有幾個主要的大商家一但撤出商圈,整個商圈沒有了重點,剩下的消費者沒有來的動機、來了又不好逛,索性以後都不來。

 

         商圈發展到這個階段,就需要十年以上的時間重整。很多人在重整商圈時,都以為只要再找幾個大商家進駐人潮就會回來,完全沒有注意到人行空間通不通暢的問題,但是,血管不通再怎麼輸血都是沒用的,要打造一個好的商圈,首先就必須從保持人行空間的通暢開始。

 

撰文者:

方圓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營運經理─黃隆昌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危機入市搶當包租公 專家教怎麼挑好物件

單身女租屋該如何自保?她列11要點 網讚「這1物」超實用